很多人觉得行政是一个需要和许多人沟通交流的工作,比如作为大管家,帮助其他员工解决琐碎事情;作为后勤组组长,要和许多供应商打交道;在面对很多员工咨询投诉时候,善交际可能更好化解矛盾或者员工情绪,因此需要外向的性格才能和他人顺利沟通,快速打成一片。
但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内向的人做行政也非常合适!


许多人只以为内向的人在职场上无法自如地应对人际关系,却不知道,性格并无好坏之分,内向并不是一种缺陷,只是一种性格特质。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能解决另一些职场困境。
一般来说,内向的行政人可能会具有以下一种或几种优势:
通常,内向的人更深思熟虑,行动前会考虑到各个方面。因此他们给出的方案、建议一般会考虑更多维度,办事让人放心。
比如办公室的搬迁,在大家普遍能考虑到的房租和物业以及估算员工住址的远近外,很可能内向的行政人还会考虑到更多比如地铁的换乘、比如某个地方无地铁直达,虽然直线距离近了,但员工实际的通勤时间却会大大加长等。
也有部分内向的人心思敏感、细腻,有更好的共情能力和察言观色能力。
这样的优点在于,在分歧产生时,他们更不易被情绪影响,反而能从别人的意见中汲取养分;日常工作中,他们更能准确地从员工日常反馈中得到一些旁人忽略的信号,也能将这份共情发挥其中,真正想到员工心里的需求,做好关怀服务。
当我们认为内向的人不合群,不愿意社交时,可能这些相对内向的人正在把这些社交时间用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地方,正所谓“你根本不是内向,而是内秀”。
就像之前有个同事琳琳,不怎么参与办公室闲聊,一起吃午饭时也总是默默无语,领导一开始觉得她沟通能力欠佳,还在考虑是否要她转正,结果当征集年会方案时,她的方案不仅打开思路,令人耳目一新,而且考虑到方方面面,还有plan B,一下子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内向的人有时更偏好长时间、稳定的关系,包括人际关系和职场关系等,跳槽几率相对小。
周国平曾说:“外倾性格的人容易得到很多朋友,但真朋友总是很少的。内倾者孤独,一旦获得朋友,往往是真的。”
部分内向的人对感情更加重视,不仅表现在对朋友更加长情,在职场上则表现为更高的忠诚度,更小的跳槽概率,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件好事。


诚然,内向行政人在职场中,确实是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却不是大家之前对内向行政人的误解:内向=不快乐=自卑=社交焦虑。
不过,他们确实面临一些困难:
1、不会拒绝,默默承受,让自己压力更大
不论是一些不该自己干的工作,还是超负荷的工作,内向的人往往会因为更能感受到他人的需求而不会拒绝别人,于是哪怕自己手里压着好几个同时进行的项目,也不敢say no,害怕大家因此而认为自己能力不行,这样会给自己很大的压力。
2、大环境对内向者的包容度不够高
这个社会似乎是外向者社会,许多行为评价体系全都是参考外向者而制定的,比如做事要大胆主动,和陌生人社交时要能主动自我介绍,这些对内向者都十分不友好。
同时,大家会下意识默认内向者不适合做领导。但事实上,心理学家米哈里·奇克森特米哈伊在1990-1995年间做了一项研究,发现在艺术界、科学界、商业及政治领域表现出卓越创造力的人,有91名都是内向者。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内向的人拥有一种能够摒弃干扰的强大能量,所以更能够“刻意练习”,让自己获得更高的成就。
3、更容易向内归因,自己“背锅”
内向的人往往还会更容易将事情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自己身上,给自己更大的压力。
比如琳琳,之前让领导对她评价偏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某次她接手食堂管理之后出现了一次食物安全事故,按理说,琳琳只是交接了之前离职同事的工作,但她会将这个问题归结于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没有做好调研,领导也不了解其中细节,真的因此而认为她不够严谨。
所以说,勇于承担自己的错误本是件好事,但也要具体的事情具体分析,不该自己背的锅,就不要往自己身上扣了。


也有人认为,我就是一个内向的行政,那我需要改正努力让自己变得外向吗?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无需强迫自己变成另一种性格,如果在日常工作中,能将障碍化解掉,变成优势,那不是更好?
在《内向沟通者圣经》里有一个很好用的4P法则:
1、准备(Preparation)
我们要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擅长的和不擅长的事情。很多事情我们做不好,其实并不是因为内向的缘故,比如社交焦虑,其实很多外向者也会存在。所以,不要给自己贴上“内向=社交无能”的标签,这样会限制自己的发展。
同时,我们还可以在工作中,了解自己的团队人员组成,提前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准备激励方案,以便更好地推进工作。
2、展示(Presence)
内向不是缺陷,而是一种资源。我们需要用合适的方法展示自己的魅力。
如果你考虑周全,可以在每次的年会、春节/七夕等活动发力,多策划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活动;
如果你数据分析能力强,可以在优化供应商库,采购时买到质优价实的好物;
如果你心思细密,共情能力强,那你可以读懂同事的表情,更好地和他们相处。
总而言之,扬长避短,在自己擅长的方向发光发热。
3、推动(Push)
虽然我们不用强求自己变成外向性格的人,但仍然要推动自己走出舒适区,尝试新的可能。不拒绝接触新事物、不拒绝接触陌生人,将其看作挑战,以克服挑战、达成成就的心态去进行。
当然,以上都是只是理论,最终还是需要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创建机会,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比如平时在采购时,自己都是在后面倾听的人,谈判等事情都是其他人做,是否自己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在谈判陷入僵局时,给出一两句有力量的话?
最后,用TED演讲里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如果你是一名内向者,那就用你的天赋来发现自己的心流吧。事实上,你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便是如何充分运用你自身的优势。你或许一天到晚忙着让自己表现得像一个热情而奖赏敏感的外向者,而低估了你自身的天赋,或者感觉被你周围的人轻看。当你专注于某个你所在意的项目时,你会发现其实你的能量是无限的。”
希望每个内向的行政人,都拥有开挂的人生!
-END-
#今日互动#
你身边有内向的行政人吗?
你觉得他们都有哪些优点呢?
让我们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说
让内向小伙伴看见他们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