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是一场严肃且理性的建设,不应该是一件一时兴起的事情。


办公数字化体验已经真真切切的影响到了每一个人,做与不做已经不再纠结,大家把“数字化怎么做”列为了企业核心思考的问题。


截至 2023 年 3 月,阿里巴巴在全球二十多个国家拥有 23W+员工,为员工伙伴提供的办公配套服务在国内覆盖近 200 个城市,700多个园区,管理面积 1000 多万方, 服务天猫、淘宝、阿里云、文娱、盒马、本地生活等各领域业务 。


*阿里巴巴总务线总裁 刘菲 先生分享阿里巴巴建设绿色低碳园区的理念及技术应用


如何在数字化过程中将实际需求、员工体验与管理效率进行有效链接与触达反馈?阿里巴巴在数字智慧园区这件事上找到了答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从需求到落地,企业 IT 与数字化先行者们都做了些什么。



阿里巴巴园区有什么管理痛点?



































无论从人员体量,还是占地空间,阿里巴巴园区不仅规模名列前茅,管理压力也一样泰山压顶。


2023年4月14日,位于余杭区未来科技城核心板块的菜鸟总部园区正式启用,菜鸟员工已经陆续搬入新园区。而在今年年底前,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全球总部也将全面建成使用。至此,阿里手中的园区多达13座,共计385.47万平。



管理这样量级的园区,痛点解决几乎是争分夺秒的,由此带来的效率、体验与成本的浪费,每一秒都在发生:


1.从园区业务层面来看:


在建立统一数字化园区运营中心前,阿里巴巴的园区,同样遭遇过多线管理,一出问题,牵一发动全身的相互影响,园区业务问题此起披伏,资源有限,导致轻重缓急得不到最优解,每天园区运营提报工单都在爆炸状态。


园区运营人员在执行层面,因为没有数字化基础建设,无实时数据可依据,解决时效与方案讨论时效极低,日常运营无数字支撑,全靠人肉经验,无论是运营方还是用户方,都期待通过数字化来提效,解放人力物力,释放资源,精准流动。


2.从技术支持层面来看:


阿里巴巴园区在做数字化统一大平台之前,也经历过标准化不标准,各条运营线需求差异明显、需求碎片积压、人与事务离线,权责不一,多头僵化的现象都有过。数字化方面没有标准范本,成本高,融合困难,ROI 低,也都是阿里巴巴园区管理思考过的核心痛点。


*阿里巴巴智慧园区方案架构示意 from 阿里云


3.员工体验层面:


哪里能去哪里不能去?怎样快捷的搭乘电梯上班不用等太久?停车难怎么解决?抢车位怎么解决?邀请了访客怎么安排?会议室什么时候能不用抢?电脑坏了怎么样能最快解决问题,不耽误工作?餐厅太难吃跟谁说?……


员工体验的问题,虽然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但始终是园区运营的服务集合。


只有疏通问题处理流程闭环,甚至从数据开始,发现问题根源,提前避免问题发生,才能把园区管理痛点熨平。


从一个数字身份开始贯穿人性化使用场景



































从痛点需求与员工体验出发,阿里巴巴数字化确定了智慧园区核心:数字化感知,人性化服务,数据化运营


从字面意思来看,数字化感知需要覆盖园区使用者们在日常过程中的高频场景,但阿里巴巴数字化园区选择了全场景覆盖从门禁、电梯、人员身份、车位、访客、会议室、前台、行政、空间、工位、场地、设备、物业、能耗、餐厅、安全、维保、实时数据等等。


*阿里巴巴数字园区全场景示意 from 阿里行政


不仅如此,从需求架构到 IT 架构再到产品整合,各场景分散积累的应用服务需求与数据智能贯通,通过数字化赋能应用创新,最终需要的是构建基于统一的空间在线、设备在线、组织在线的园区服务资源化数据模型。


阿里巴巴智慧园区通过建立人的数字化标准,通过给予人一个“数字身份”贯通园区办公生活场景,实现统一身份认证、人脸库管理,实现园区内门禁、停车、业务权限、食堂商超等空间流动一证通行,一证多用。



*刷脸、刷卡、刷码、刷证通过多种方式完成人员身份识别认证


人性化的数字化园区,除了建立围绕人的标准,背后的空间与建筑管理是否有标准化,也能体现出是「真数字化」,还是「假智能」。


阿里巴巴在打造数字化园区时,还建立了空间数字化标准以空间服务为目标,依托全球统一编码体系命名标准空间类型,根据空间用途属性、容积、设施设备等属性管理,从空间类型和保密级别进行空间安全准入控制,并且在空间管理中,注重空间“不变”与“可变”的界定,通过不规则连续空间的分段和标记,管理空间变化。



通过空间资源数字化与应用化,释放空间资源,降低空间闲置,提高利用率。


比如基于不同的空间资源及空间类别,能快速的搭建出有业务特色的空间应用,如临时会议室预定,羽毛球场预定,足球场预定等。提供了精细化的配置能力来支持不同应用,配置个性化管理动作的诉求。如预定颗粒度(按天/小时)用于活动,可预定时间,是否需要审批等配置,能快速的将最小空间单元进行有业务特色的管理与使用。



智慧园区不是系统的集成,而是为人服务



































碳中和是近年来各行各业追求与努力的目标,阿里巴巴也不例外,在数字智慧园区的建设上,除了持续提升数据中心、物流体系等重要设施的运转效率,在其他办公场所资源高效利用上,阿里巴巴也在积极推动可持续运营和打造环境管理价值链闭环。



绿色实践从阿里巴巴数字智慧园区开始,阿里巴巴设定了自有办公园区的碳排放目标和水管理目标,并且从设计之处,就开始打造低碳园区,在旧办公园区的改造设计、用材、建造、日常维护等过程中,采用节材与模块化空间产品、建筑与装修一体化、通过风热回收和安装光伏等多种途径,更科学的利用能源,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避免拆除和重建,积极探索绿色数字化创新实践。





智慧建筑的打造,不仅是建筑与文化符号、企业价值观的融合,如何用数字科技提效,用环境传递文化,回馈社会价值,是智慧建筑生命体的未来。


要在庞大的办公园区引入绿色低碳建设及技术,继而推行至中国境内其他办公环境,背后牵涉的决策及投入不容小觑。阿里巴巴总务线总裁 刘菲 先生回顾决策过程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最大化绿色解决方案的投入产出比率。


为了平衡绿色技术与员工体验,将绿色解决方案的投入与产出最大化,阿里巴巴一方面在自建园区引入减碳及节能技术如能耗宝智能空调调节系统,以最经济的能耗满足员工的办工需求;另一方面因应各个办公园区的特色,判断及取舍需要引入的绿色技术。


*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实行「以渔活水」的方式,让湿地鱼类及底栖生物充分发挥生态调控、净水及修复等功能,维护湿地生态。


例如杭州降水量较多,西溪园区B区及C区的建设就引入「海绵城市」设计,提升用水管理,而这个设计也帮助阿里巴巴在2022财年(2021年4月初至2022年3月底)回收超过10,000吨雨水,用于绿化灌溉;中国北方的气候比较干燥,位于北京的办公园区则全面引入一级用水效率洁具,采用北方耐旱植物景观,从而减少水资源消耗。


不论是园区使用的数字化运营平台,或是鼓励员工参与低碳行为的平台,阿里巴巴集团不少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都是从内部项目开始,每个团队员工抱着参与节约和公益的初心,演进到号召全社会参与低碳。



另外,智慧园区中的设备数字化标准,也是重投入的环节。


如果说人可以通过软性文化影响,那么空间建筑只能通过数字化硬件设备链接完成真正的「复活」。统一数据结构的资产模型和设备模型可以实现不同厂家、协议、物联网平台中设备的可靠连接,核心要点在于统一设备模型、设备数据在线维护、南北向解耦、回避不同品牌系统之间的差异性。



通过多样化智能控制手段,阿里园区设备智控率97%以上 ,并且可以通过时间表控制调节工作日、周末、节假日的设备状态,而且在联动控制方面也可以建立规则,通过环境联动,控制会议室联动,设备启停联动等,并且在人性化方面,尊重员工个性化需求,现场可通过移动端调节。


*阿里巴巴智慧园区运行监测中心与设备运行数据示意


基于实际物理空间视角的业务运维大盘,从园区的各种空间维度监控各个空间、设备的运行数据,大幅提升设备在线率、数据准确率,避免物联网系统的“腐化”问题。


在园区数字化这件事上,从前端页面到后端服务、前端多个页面之间以及后端跨多个应用的全链路业务日志自动串联,能够快速的根据业务信息定位到系统中的异常问题点,同时提供了场景组功能,可以对多个业务流进行组合监控 。


阿里巴巴数百万平米的运营实践,并不是为了看起来高大上,而是关注“系统让业务用起来” 。



国内目前有非常拥有自有权办公楼宇与园区的企业,已经在办公数字化这条路上先行一步,用户体验、产品功能、管理效率和持续可用性的平衡,不仅需要从业主视角、园区视角、员工视角、物业视角、入驻企业等做多视角分离去设计产品框架,而且需要考虑企业现有系统的集成与融合。


仅仅想要满足管理需要,已经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加上未来高素质员工的涌入企业,如何以人为本的打造工作生活体验,更是“千企千面”的难题。


期待IT局内人中的企业 IT 数字化先行者们尝试更多创新与实践,严肃理性的做数字化建设,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引用资料与参考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4-21/doc-imyrctkp9539210.shtml“楼王”阿里巴巴:13座园区建面超380万平

https://www.alibabanews.com/阿里巴巴总务线总裁刘菲:冀办公园区绿色实践推动低碳创新

END


PS. 如果你也是企业IT数字化人,或是想要进入IT数字化行业的小伙伴,欢迎你加入我们IT局内人的线上社群,在这里,你可以收获IT 数字化大咖的经验知识分享,和同行人交流共享资源,甚至是碰撞出美妙的合作火花~赶紧扫码进群吧!



 IT数字化先行者的成长基地 
点击关注,快人一步